2007-02-27

私立英橋大學、英皇學院遭勒令關校

卑詩省專上教育廳下令,與英皇學院 (Kingston College) 隸屬同一集團的私立英橋大學(Lansbridge University)必須在2007年5月1日前停業,理由是經過獨立調查後,省府認為英橋大學涉及多項違反法令的行為,這是卑詩首次有私立大學被勒令關門。英皇學院亦必須在2007年11月前關閉。

至於已經畢業的學生,省專上教育廳則指,由於之前英橋大學是省府正式發牌的教育機構,因此學位學分方面並沒有問題,會獲得承認,學生如果在5月1日關校前畢業,所持學位及學分並不會因學校關門而無效。

卑詩專上教育廳長高爾(Murray Coell)表示,當局去年10月指派律師前往英橋大學調查其財務狀況,結發現該校有許多違反學位授與法(Degree Authorization Act)之處,因此認定英橋大學並不符合卑詩省府的大學經營條例,要求該校在今年5月1日立即結束營業。

英橋大學於2005年6月成立,其負責人勞偉堂曾經被委任為管理私立專上學院的「私立職業訓練機構局」(PCTIA)的理事,也曾擔任省長金寶爾(Gordon Campbell)華裔社區事務的特別顧問。根據資料,勞偉堂在過去4年,曾經捐獻6.1萬加元給卑詩自由黨,作為政治獻金。

省專上教育廳昨日所列舉關於英橋大學的問題,包括:未經法令授權就大做廣告;提供給學位質素審查局的文件涉及誤導;無法提出法令要求的財務保證;學生成績的保密收藏不合規定;收取學費超過法令規定的12個月;學生檔案中的學校管理;入學標準、學分轉移等均有嚴重問題。

英橋大學的學生主要來自於中、港、台和印度。根據英橋大學的入學資料顯示,其工商管理學士課程(BBA)每一堂三個學分的課,本地學生收取700元,國際學生則收1000元。而工商管理碩士課程(MBA)方面,每一堂三個學分的課,本地學生收取1000元,國際學生則要1500元。

由於英橋大學收取學費時,標榜「一次繳交有75折優惠」,因此大部分學生都預先交了2年學費。省府昨日已經明確指出,預先要求學生繳付的學費,不得超過12個月,因此該校的收費制度屬於違規。

英橋大學與英皇學院(Kingston College)屬於同一個集團,負責人都是勞偉堂。

去年10月時,位於本拿比的英皇學院因為頒發學位出現嚴重問題,引發省府的大規模調查,最後亦被省府勒令必須在本年11月前關閉,並需協助學生完成學期及轉學。

2007-02-25

卑詩省個人所得稅削減10%,全國最低

卑詩省財政廳長泰萊(Carole Taylor)宣布削減個人所得稅10%,令不少省民喜出望外。

卑詩省政府公布的2007年財政預算,推出包括減少個人所得稅、放寬租屋津貼申請資格、增加低收入者房屋補助、放寬長者地稅借貸資格、放寬首次購屋的優惠上限等多項「利多」政策。其中,對於個人年收入10萬元以下者減少10%所得稅,最被認為是「人人有獎」的減稅措施;更令卑詩省超越亞伯達省,成為全國省稅最低的省分。

這份財政預算讓年收入低於10萬元的省民一律可獲10%減稅。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,卑詩有89.5%人口的收入都少於6萬元,因此減稅措施將嘉惠大部分省民。個人年收入為3萬元者,今年預計可以省下67元稅金;年收入為5萬元者,估計可省158元;收入7萬元者,省517元。

以卑詩省民平均年收入約3萬元計算,到2008年時可減134元,減幅為12%;若把2001年的減稅計算在內,則共減了583元,6年的減幅總共達到36%。又例如,一個四口家庭,父母都工作,家庭年收入約7萬元,2007年減稅後需繳稅款,將比2001年減少1800元。

此外,在2007年減稅後,原本在2001年需要繳付每年56元省稅、年收入1.5萬元的省民,現在就分毫稅款都不用繳了,等於是提高了免稅額。

財政廳長泰萊宣布的這份名為 “Builds a Housing Legacy” 的財政報告,將大部分財政盈餘用於房屋補助及減稅等兩大項目上。其中,省府將花20億元在房屋相關項目上。

在租屋津貼(Rental Assistance)部分,現有計劃僅適用於年收入2萬元以下家庭,這個預算則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年收入2.8萬元以下家庭。預計這個調整,將使額外5800個家庭受惠,令全省超過2萬個家庭,最高每月可領取563元的租屋津貼。

另外,第一次購屋者可享受的優惠上限增為37.5萬元,屋主可享受的自住減稅額優惠上限也調高至95萬元。

預算案並將長者地稅貸款的年齡限制,由現有的60歲放寬到55歲;協助長者在房價飆漲的情況下,不會因為負擔不起地稅而被迫遷居。根據這項規定,55歲以上長者,將可申請省府低利貸款繳交地稅,貸款利息以市場利率減少2%計算,到售屋時才一併償還。

2007-02-17

加拿大提高台灣移民目標額

根據加拿大移民部的最新資料,2007年各海外簽證辦事處吸納移民申請案件的目標額(CIC 2007 Targets)之中,台北今年的目標額增加33%;但同時,一向移民案件堆積如山的北京、香港及新德里辦事處的名額卻告下降。移民律師相信,聯邦政府希望多吸納台灣移民。而且,台北辦事處處理移民申請案件的速度,也在亞洲所有辦事處中數一數二。

移民部2007年各地簽證辦事處吸納移民目標的數據顯示,北京及新德里檔案積壓情況嚴重,但聯邦政府並未準備增加中國及印度的名額。今年北京、香港的名額各比2006年下跌1%,北京2006年名額更比2005年縮減22%。

反觀,台北簽證辦事處2007年得到的目標額較2006年增加33%,而2006年較2005年暴增90%。加上台北辦事處的處理時間快速,審批比例又高,台灣技術移民在移民總人數中的比重將大幅增加。

根據數據分析,2007年北京加上香港的目標額為25105宗,這已是整個中國的額數(目前香港辦事處處理的,大部分是來自南中國的申請個案)。台北辦事處則因為只處理台灣申請個案,因此目標額仍然為2580。以中國13億人口、台灣2300萬人口來計算,中國的目標額比例為每1萬人有0.19人得到加國簽證,而台北的比例為每1萬人11.2人。台北目標額與人口的比例,比中國高出58倍。

再以聯邦經濟類移民的目標額來相比,北京那麼多人口的地方,經濟類移民為3350人,而台北卻有1865人。北京的目標額還不到台北的兩倍,但北京卻要負責中國南部省份以外的所有中國地區,然而卻只分配到不到兩倍台北的人數,其背後原因,的確耐人尋味。

移民律師認為,很明顯聯邦政府很想多從台灣引進技術移民,也最希望自台灣引進技術移民來填補本國的技術勞工短缺,對於自北京或是自香港、或自新德里的技術移民,移民部目前並不認為那麼優先。

台北簽證辦事處不僅在移民目標額的增幅上稱冠,處理速度也名列前矛。2006年的統計顯示,在台北申請技術移民只需27個月,然而,在北京申請卻需要64個月,香港63個月,連一向受加拿大重視的美國水牛城的申請速度,都不比台北快,水牛城需要39個月的時間。